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

时间:2018-08-10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端午节国旗下 演讲 稿

演讲口才不佳,那就锻炼你的演讲口才。演讲的时候一定要散发出非常充足的自信。如果你表现得自信,并且对你所讲的内容也深信不疑,那么观众自然会信任你。因此,微笑着,并用坚定的眼神注视你的观众,向他们传递你不紧张,并对自己讲的主题胸有成竹。如果你对要讲的内容实在不是很自信,尽量用自信的肢体动作,这样也更容易让观众信任你。抬头挺胸,适当的时候用手势比划一下重点内容,但是不要过于频繁。如果你讲错了,不妨大大方方地用开玩笑的语气承认,这样大伙也会一笑而过,而不会觉得尴尬。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一

各位师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演讲的题目是:
 

浓浓端午情,悠悠中华梦
 

五月的清风,吹散了人间四月的芳菲,缤纷了山寺的桃花。红衰翠浓的季节,端午节悄然而至。每当端午来临,人们总是由衷的赞美汨罗江畔的屈大夫。人们的心声,缀成了锦绣诗句,“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这字字珠玑,传达出人们对屈子浓浓的爱,表达出人们对屈大夫身上,闪烁着的高尚美德的讴歌。千百年来,闪耀在屈子身上最耀眼的光芒,就是绵绵不尽的爱国深情。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千载传承的精神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纪念屈原,是世人们对于他那份爱国情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的最好传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杰出的人物,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为了国家,置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于不顾,演绎了一幕幕,舍身为国的动人故事。从《诗经》传递出的爱国佳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到《白马篇》幽并游侠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勇于为国牺牲; 还有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爱国豪言。陆游用他的爱国情怀凝结成诗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天再青。”爱国志士辛弃疾“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他把栏杆拍遍的浓愁,只因外敌的铁蹄,肆虐在我如画的江山上,这悲情的一幕撕裂了他的心。江河的破碎,金瓯残缺,让他五内俱焚,催肝裂胆。这是儿女全力保卫母亲的赤子之心,这是祖国母亲虽遭百难仍不倒的长城。林则徐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决然的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战胜美国的百般阻挠,回归祖国的怀抱,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中国的导弹事业,为祖国的安全保驾护航。自古及今,中华无数的出色儿女,前仆后继,传承了屈原一样的爱国热情,血管里流淌着屈原一样的爱国热血,为了祖国的安危,敢于牺牲,勇于斗争。
 

回顾今朝,历史让我们明白只有将爱国精神发扬光大,才会为祖国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准则。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担,任重道远,我们应将高尚的爱国情怀融入到点滴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头脑,在学习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用青春的热情,点燃希望之火;用丰富的学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古人们凝重的爱国情怀,穿越时空的界限,为人们所继承发扬。现代人们的爱国意识,也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当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合)爱一个国家,请爱它的历史,不论它曾经是屈辱还是辉煌,我们都以忠诚相爱;爱一个国家,请爱它的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都要翘首期盼。相信总有一天,祖国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富强,因为它的伟大而灿烂辉煌!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三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四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食粽子、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吃粽子,端午食粽是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时要注意食物是否过期变质,外出旅行要注意出行安全,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