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悲惨世界》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悲惨世界》有感

  ――三山

  01

  19世纪的法国文坛风起云涌,涌现了一大批璀璨耀眼的文学大家,而维克多・雨果则可被称为最杰出的 、最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之一,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悲惨世界》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塑造了众多经典底层人物,描写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也是雨果最重要的代表作。

  《悲惨世界》叙述了以让・瓦让为主的故事。普通工人让・瓦让为了几个侄子免于挨饿铤而走险偷面包而被抓进监狱,19年的苦役犯生涯令让内心充满着对社会的仇恨,恩将仇报地偷了留宿他的米里埃神父的银制餐具再次被捕。面对警察的调查,神父慈悲的说这一套餐具是送给让的,甚至把没有拿走的银烛台也送给了让,拯救了让的灵魂。从此让成为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一个高尚的人。

  19世纪的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小说的主人公让・瓦让是天主教信徒,米里埃也是天主教神父,全本小说乃至整个法国几乎没有佛教存在的痕迹,那《悲》和佛教有什么关系?和佛子行什么关系?粗看的确是没关系,如果读完整本小说,相信众多的虔诚佛教信仰者能被书里众多善良而坚定的人物,如米里埃神父、让・瓦让、甚至芳蒂娜“圈粉”了,即使拥有不同的信仰,但是他们伟大的品质与坚定的善行都是佛子学习的榜样。之后将为各位读者娓娓道来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

  米里埃神父负责一方多山地少平原的穷教区,巡视教区身体力行,克服山地交通不便等条件,待人宽容而温和,很少说教,从不把任何品德放到不可攀登的高度,也从不舍近求远去寻找论据和榜样。比如有些地方的村民漠不关心穷人,就举周边的某村是如何善待穷人的例子。神父为了布道方便入乡随俗,学会了当地各种方言,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慈祥而平易近人地讲着没文化的农民都能听得懂的教义,缺少实例就运用比喻 ,令人心悦诚服。法国的天主教地位崇高,主教往往有笔很高的收入,而且也能收到很多捐款。但是神父从来不中饱私囊,一笔笔巨款经他的手而丝毫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他只保证基本生活需要,从不增添多余的东西。南怀瑾先生也有如同主教一般高尚的品质与行事风格,先生主讲的《南禅七日》,课堂生动而活泼,亲自示范指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很少在故纸堆里寻找案例,并善于运用比喻,令人捧腹的同时,却记忆深刻。南老师成名后稿费也随之增多,却也过着如米里埃神父一般节俭的生活。

  神父高贵的品质已经冲破了不同宗教信仰的束缚,也成为众多后人学习的一座高峰,有些师兄刚接触佛教书籍时,动辄高高在上,如卫道士一般双眉颦蹙冷冰冰地宣讲教义,用“业障”“般若”等专业名词来说教唬人,往往忽略了对方真实的心理感受与需求,仿佛了解了几个名词就能熄灭自己内心的烦恼与解决别人的疑惑一样。作为佛子尽量做到用双方能懂的语言来互相交流,用朴实真诚的语言来沟通,深奥的专业名词用易懂的比喻、浅显的语言讲述出来如同神父布道谈话方式一般,这也是米里埃神父给佛子的借鉴意义。

  神父的教义也很有学习意义,因此特意的摘录出来:

  “人的肉体既是重负,又是诱惑。人拖着它,屈服于它。”

  “人应该监督、约束、抑制自己的肉体,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服从。即使这样,人仍可能犯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可以宽恕的。这是一种失足,但这是跪着的,可用祈祷来赎罪。”

  “做一个圣人,是例外;做一个善人,是规定。可以徘徊、失责、犯错误,但要做一个善人。”

  “尽量少犯罪,这是人的戒律;绝对不犯罪,这是天使的梦想。尘世间的一切都有罪。罪恶好比是引力。”

  2

  在肉体的观念上佛教和天主教是有差别的,佛教认为“人身”是有优势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根据佛陀的教导,比其他形态的众生更容易解脱。而神父说的第一条教义还是很有道理的,人们的很多欲望都是屈服于肉体的诱惑,因此要克服这些诱惑,念念向善,时常忏悔改正。

  普通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智慧和毅力限制着,因此做圣人很难,做个善人这是最基本最底线的要求,如同《增一阿含》经中阿难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神父所说的犯罪并不是法律学上所定义的犯罪,而是更接近基督教中所定义的“原罪”,作为佛弟子,更倾向于“造业”来解释这个犯罪,也就是说“尽量少造业,这是人的戒律;绝对不造业,这是诸佛菩萨的梦想” ,如高僧所说的“消除旧业,不造新殃”。

  当警察把偷了神父银器的让・瓦让带到米里埃前面,神父选择了宽恕他,和警察说这些是送给让的,并让他拿走了一对烛台,临走之前和让说“从今后您不再属于恶,而是属于善了,我是在赎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阴暗而堕落的思想里赎回来了,交还给上帝”。从此让・瓦让改过自新,以全新的面貌来生活,造福了无数人。

  神父可以把让交给警察,这也并不算是作恶,但是他的选择可以令让有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当人们在面对这个事情时,往往会有这样的心态,比如“我是做了好事,把你绳之以法”“你偷了我的东西,我把你送入监狱是造福一方也出了一口气”,神父的伟大在于丝毫没想到自己,而是体现在对一个陌生人而且是逃犯的关怀上。这也如同老师所说的时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为何事。

  12

  3

  米里埃神父是让的灵魂救赎人与精神来源之一,因此最为重要,也被作者放到了小说开头部分。这也是非常符合情理的。接下来讲一讲让・瓦让的故事。

  令人意外的是让・瓦让从神父那里出来之后并没有一下子洗心革面,还夺走了一个小男孩的四十苏银币,多年不公正的牢狱生涯导致的嗔怒心态并未烟消云散,用雨果的话说是“一种挣扎,力学上所谓的惯性的作用”。当这事情过后,残余的力量完全消失了,他才彻底的清醒过来,后悔不迭,这四十苏银币也一直藏着,时刻警醒着自己,这件事也一直令他难以忘怀。大多数人的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的做恶,不要以为事情过了就了无痕迹,待时机成熟时依旧会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佛子需时刻牢记在心的事,莫以恶小而为之。

  多年以后让改名为马德兰,在一个海滨城市成为了百万富翁,银行存有六十三万法郎,而给穷人花去了一百多万,修学校、办收容所、给残障人士发救济金、开免费药房,为当地贫苦百姓带来了希望,践行了神父之前的谆谆教导。他不求名利,三番五次拒绝市长职位的邀请,最后在老妇人“好市长是有用的,不该退却”的劝说下,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职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市长。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阶层出身,未必那么有钱,但是依旧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之事,例如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小额如几元几毛的在网上 靠谱平台助捐等,也是善行。如马德兰一般发心就足够了。富贵者如凤凰集团总裁刘长乐等,普通者如大多数默默回向行善的师兄,不都是有发心并付诸行动的大众吗?

  对于马德兰的考验在后面,有一个苦役犯被误认为是让・瓦让,而没有人怀疑马德兰市长就是他,如果此时不发声,那么意味着市长的位置将永远稳当而受人尊敬。此时,马德兰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方面是他可以继续为市民带来各种福利,另一方面另一个人会穿起囚衣背上让・瓦让的名字替他受苦。很多人可以为你祝福,只有一个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会在黑暗的牢狱中诅咒你,祝福的声音到达不了天堂便会被诅咒拦下来,也只有诅咒的声音才能传到上帝耳朵里。拿着神父送的烛台,马德兰选择了自己的良心,在法庭上以众人惊讶的方式,坦白了自己就是让・瓦让。

  很多人会说到如果马德兰不坦白这件事,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其实不尽然。马德兰向善的思想在神父影响下犹如一条坚固的大坝,倘若在这件事上开了个口子,就犹如在大坝上打了条裂缝,那么他就要时时刻刻被良心拷问,大坝也迟早会一溃千里,能不能利益广大市民也是难以预测的。老师在《正确认识佛教》里说,修心是佛法修持的核心,要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是贪嗔痴疑慢在作怪。让在自首前不停地反思,发现是贪、嗔、慢在作怪,因此马上克服了这些心态,令无辜者免受了惩罚。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件事我先隐瞒着,以后的事我要好好的完成做的更好等等。在让这样品格前面,不论是什么信仰的人,都是值得去学习的。同时也值得佛子深思,在这么大的利益面前,真的能经得起考验吗?

  马德兰因这个事件没能继续担任市长,他遵守诺言找到了女工芳蒂娜的女儿珂赛特并抚养长大,期间一直低调地默默行善,直到最后把财富给了珂赛特,而自己在教堂死去并往生了天堂。

  本书篇幅宏大,一共有1164页,涉及到人物众多,大部分都是好人,善良与智慧兼备,也有很多故事令人动容,如芳蒂娜的事迹,如睿智的国民公会议员G先生,他们的对话知识含量很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佛弟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佛经,《普贤行愿品》里也说到随学一切善知识,世间各种优秀著作都应该读一读,犹如南怀瑾老先生的阅读量一样。感受名著中的美好人性与智慧,对修行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