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你该拿什么换金币?

时间:2018-08-16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当主人公学成一点儿武功刚刚下山,还不被其他人所认同时,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赚钱养活自己。此时,一个神秘的地方“职业工会”就出现了,该工会会发出任务要求,各种自称为战士的人都可以接这些任务,完成任务就可以换来金币。如果任务级别高、难度大,则奖品也很诱人,从金币上升为金砖、钻石、月光宝盒。后边的故事则显而易见:主人公一般会挑战那些最难的任务,然后就像撞了狗屎运一样完成任务,拿到金币,声名鹊起。

  这是多数玄幻小说以及角色扮演游戏常见的路数。

  这其实和我们的工作很像。因为我们跟职业就是一场交易。

  这话很是赤裸裸,但是任何企业都不会需要不能给它带来价值的员工。所以,在企业家眼里,我们除了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产品或“资源”。要不为什么公司里管理人的部门叫“人力资源”,就是因为员工本身就是资源,就是产品。

  作为一个产品,你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

  ● 关系

  直接说就是“拼爹”。你给企业的价值不是你自己的价值,而是背景好,这个背景能给对方带来价值。当然,对那些没有什么背景,只有一个背影的人而言,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更应该把自己的剑磨得快一点儿。别太倚仗关系,因为这个背景其实和我们自己无关,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其他什么价值的话,在所有人的眼里,那同一个傀儡又有何两样。

  ● 能力

  如果你剑术高超,去职业工会自然可以接难度高的任务,换得更多财富以及全王国都瞩目的名声,甚至还有公主的委身相许。同理可得,如某方面能力卓著,那同样会有企业抛橄榄枝,如果这方面能力特别有用,那就属于到哪里都有饭碗的人,俗称铁饭碗。其实,多数人没有好爹爹好舅舅,不能卖身体,能力就成为他们换回金币的“武器”。
  关于能力的研究,在心理学书籍里数不胜数。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三维结构理论、流体晶体理论……咱们不谈那些不好玩儿的学术。咱们从几个最直接的问题入手。

  1. 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
 
  这个小标题十分贴切,再重复一遍:“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这句话有几个关键词:比、地方、认为。
  比:用一句市面上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用一句更口水的话来说就是“一招鲜,吃遍天”。走江湖混社会,知道自己的那一招很重要。随便百度、谷歌一下,就可以看到,能力分很多种:动手能力、身体协调力、记忆力、应变力、洞察力、想象力、亲和力、沟通力……我们往往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比人强一些。
  但是,我更要强调的不是“比”,而是后面两个词。
  地方:选好你的比武场。如果觉得自己记忆力强,跟一堆能背圆周率几千位的兄弟比谁记得多似乎是最典型的比法,这么玩儿自然是正中之正。但是谁都知道,在高手如林的地方,我们得是超强高手才能脱颖而出。此时,你有没有想过换个比武场,跟想象力强的人比记忆力,跟记忆力强的人比应变力,跟应变力强的人比沟通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如某个著名演员那样自夸:“聪明的人没我漂亮,漂亮的人没我聪明。”
  认为:我做过很多咨询,发现很多人并非缺少某种能力,而是不认为自己拥有此种能力。
  过着屌丝般生活的小林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一个行为细节,他穿得很干净,当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从书包里拿出手机,仔细看了一眼,接电话,结束后又看了眼手机,放回包里的某个夹层,把书包的扣仔细扣上。此时我突然问他一句话:“你是不是特喜欢收拾,你的电脑桌面上是不是很干净?”经过后边的沟通,他也知道自己是典型的“细节控”,这算啥能力?但是细节控往往都是测试强人、时间管理高手和内务总管。
  小威总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在何处,但是这样一个场景让我有所发现:他很爱玩儿电脑上自带的扫雷游戏,扫除九十九颗雷平均用时六十多秒。他在讲述自己的扫雷过程时眉飞色舞,说特别是边打电话边玩儿扫雷,往往能玩儿出四十多秒甚至更快的成绩。我说这就是能力,他还很怀疑地说:“这不就是玩儿吗,算啥能力?”扫雷其实体现了计算力、决策力和短期聚焦的能力。
  很多理工男、理工女认为能跟人打交道很没“技术含量”,觉得这算什么能力;一些军人转业后也颇为自卑,觉得在军队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到社会上成了没用的人,殊不知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他们的快速应变能力就体现出来,这能力可能救命;更有千千万万被考试忽悠了的人认为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算是有能力。
  我们不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特长是能力,是因为我们感到做这件事如此轻松,轻松到我们认为所有人也跟我们一样拥有这种能力。

  2. 能不能让这个绝技在职场中运用?
 
  有人说:“我玩‘水果忍者’很强,总能一分钟得八百多分,我总不能拿这个能力当职业吧?”有人说:“我家收拾得特整齐,我一个研究生总不能做小时工吧?”还有人说:“我可能也就是逛街特会砍价,这技能也不能拿来吃饭吧?”有时,即便我们知道这是能力,也不晓得如何用在职场上。
  我知道很多人对网游反感,但是PC WORLD(月刊,全球性IT专业杂志)高级撰稿人的一篇《如何用游戏点亮你的工作简历》却写出了一些让我们大跌眼镜的话: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育娱乐计划主管兼合作教授埃里克·克洛普弗(Eric Klopfer) 却表示,目前有多项研究都着眼于人们在游戏中所能获取的实际能力,她通过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证实:人们在玩儿《魔兽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并实践了各种实用技能--数据收集和分析、协作精神、计划制订、资源管理与分配,甚至团队激励和管理。”如果把“魔兽世界”四个字忽略掉,以上任何一项能力写在你的简历上都会让招工单位的人事经理眼前一亮。
  同时,这篇文章还列举了一系列可通过玩儿游戏获得的能力,如:
  《魔兽世界》的公会还能锻炼团队领袖的魅力;
  《辐射3》可彰显优异的沟通能力;
  《彩虹6号:拉斯维加斯2》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CS》则正锻炼了团队和信任;
  《口袋妖怪》则要求细节分析的能力;
  《文明》及《模拟城市》则让你“Able to See the Big Picture”,即“掌握如何制定蓝图并考虑从大局到细节的构成实施”。
  相信很多90后看到这段话会欣喜若狂:“总算找到玩儿游戏的理由了。”而他们的父母则有点愤怒:“都上瘾了还说对找工作有好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游戏是真实世界的映照。也因此,游戏中锻炼出来的能力自然在真实世界中有所体现。

  无论你有什么能力,这些几乎都能在职场中得到体现:

  收拾东西的能力,做行政、运营、程序测试等细节工作绝对是好手;
  能砍价,快别委屈自己了,你是个谈判高手;
  “斗地主”总是赢,这属于能应对模糊情景,结合好的沟通能力就是个很有能力的项目经理;
  掌握营养学知识,那给同事和上司提供一份营养菜单吧,别人会离不开你;
  …………
  所以,当知道自己的某种能力很强的时候,想想如何用在职场上。
  如果是知识型能力,则为职场人士分享知识;
  如果是技能型能力,则归纳成一些通用技能,用于职场。

  3.如何应对能力弱项?
 
  有个经典的原理“木桶理论”:决定木桶容积的是这个木桶的短板。由此,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弥补自己的能力弱项,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有所发展。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把木桶倾斜过来,那么决定木桶容积的却是这个木桶的“短板”。
  因此,到底是长板决定论还是短板决定论,取决于你如何放置木桶。而到底是补弱项还是提升强项,取决于我们如何放置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仅仅锻炼自我,则会把自己当成一块板,那自然是越长越好;而如果我们会组成一个团队,则在团队中,需要以缺口为导向,找到弥补缺口的“短板”。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原因在于对失去的恐惧。根据心理学研究,因为恐惧而采取的行动会比因为希望而采取的行动迅速得多。世界上的多数战争皆因恐惧而生,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制造恐惧犹太人的气氛而生,日本侵华战争又因恐惧生存空间而生,即便是拍死一只虫,也是因为恐惧。因此,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弱项时,恐惧弱项的心理会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来弥补它。

  你上了圈套。

  因为我们弥补的,恰恰是最难提升的。老天爷是个小气鬼,他不可能给我们所有的能力,既然你拥有这个能力,自然就会在另外的地方减弱。这同样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十六岁的人的大脑和三岁的人的大脑,就会发现,三岁的人的大脑有一千五百万亿个联结,但是到了十六岁,却减少了一半。别担心,尽管不少联结断掉了,但是有那么一些联结却越来越粗壮,这就是你的能力,并且它们会随着你的使用朝更粗壮的方向发展。可是,此时,你选择了担心那些断掉的联结,而试图把它们再联起来,谁都知道,这样付出的能量远高于使用那些粗壮的联结。更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弥补了这些,可是那些在这方面能力强的人,他们提升的效率远高于你。则你永远也跑不过他们。龟兔赛跑的寓言在现实中是那么的荒谬。
  所以,发现自己的强项,频繁使用自己的强项,你就是这个领域的WORLD CUP级。
  最后,我还得补充一点,无论木桶是由短板决定还是由长板决定,你都得保证底别有洞,桶别有缝。比如在职业中最基本的礼仪、最初级的表达和最简单的电脑操作等都搞不定的话,你的桶就漏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